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新民族文化史诗”的空间意识呈现———《尘埃落定》重读
  • [摘要]文章以阿来小说《尘埃落定》为例,分析当代新边地小说中民族文化史诗的空间塑形,并从三重他者化的形象塑造策略、傻子叙事视角的悖论、民族国家内部秩序和外部形象的双重定位几个方面,指出由于后发现代境遇,该类型小说试图通过建构权力关系镜像,形成“对内”与“对外”的双重参照,因此也具有文化抵抗和文化复制的悖论意义。
  • 房伟
  • 全文[ PDF 1408.0 MB ] 2015.2(1):142-151  共有 1595 人次浏览
  • 周公庙祈子庙会中后稷感生神话衍生的行为叙事
  • [摘要]从历史到当下,以后稷感生神话为内在依托的姜嫄圣母信仰活动一直在陕西岐山地区的民间传承延续。当地文化持有者围绕着周公庙姜嫄祈子庙会建构了多元声音的民俗志,其中言讳式神奇传闻作为禁忌型民俗控制手段保障祈子习俗活动的顺利进行。文章以当地文化持有者提供的口述资料与文献资料为依据,重点讨论祈子习俗活动中的语言禁忌现象与后稷感生神话的关系,经过分析发现,语言禁忌现象蕴含了后稷感生神话的原始思维,言讳式神奇传闻是后稷感生神话衍生的行为叙事,亦是促使姜嫄圣母信仰活动传承的重要因素之一。
  • 王志清,陈曲
  • 全文[ PDF 0.0 MB ] 2015.6(1):142-150  共有 1103 人次浏览
  • 元杂剧中的女真民俗文化
  • [摘要]元杂剧中直接或间接涉及女真民俗文化的作品有十几部,这些剧作承载了大量的女真民俗文化,成为今天重要的民族史料,也是了解一个民族的心灵密码。元杂剧中女真民俗在彰显民族个性的同时,也体现了北方游牧狩猎民族的文化共性特征,还体现出宋元民族融合的大趋势。
  • 彭栓红
  • 全文[ PDF 0.0 MB ] 2015.4(1):143-150  共有 1194 人次浏览
  • “主位内聚焦—客位外聚焦”:叙事学双重视域中的傩戏
  • [摘要]傩戏属于虚构叙事,表演与观戏之间无绝对界限。其戏场空间在横向上以傩坛为中心,具有发散性和开放性,同时在垂直配置上受到道教“三清、三界”的垂直配天说影响,形成一个多重虚构叙事世界,其中的神祇分属于不同的宇宙空间。观众在观戏时以多重世界构建的思维理解傩戏的空间结构,以矛盾律和排中律理解傩戏的故事情节;其认知行为分别以“主位内聚焦”和“客位外聚焦”为主要观察模式。“主位—客位”见仁见智,“内聚焦—外聚焦”各取所需。
  • 廖明君(壮族)刘远峰
  • 全文[ PDF 0.0 MB ] 2022.5(40):143-151  共有 225 人次浏览
  • 宝卷中的“和佛”研究
  • [摘要]“和佛”是听卷者参与宝卷演唱的一种形式。其方式是唱词句尾,宣卷人将末字拖腔,听卷者齐声接唱并和唱佛号。“和佛”来源于佛教俗讲中的唱念佛号,并深受中国古代 “相和”演唱方式和净土五会念佛的影响。最能代表宝卷“和佛”特点的是“诗赞和佛”和“小曲和佛”。它们是各地宝卷文化传统和音乐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其音乐价值不容忽视。“和佛”是宝卷演唱和其他说唱文艺最根本的区别,它使得宗教信仰在仪式活动中得到展现,充分发挥了宝卷的信仰与娱乐功能。
  • 尚丽新;车锡伦
  • 全文[ PDF 0.0 MB ] 2020.3(38):143-151  共有 676 人次浏览
  • “改土归流”对西南少数民族汉文诗文创作的影响——以白族、纳西族、...
  • [摘要]明清时期,西南云贵地区文教鼎兴,汉文诗文创作兴盛。其中白族、纳西族、彝族三个民族产生了二百五十多位汉文作家,创作出大量的汉文诗文作品。这些作家有五十多位是土司制度下产生的土司作家,有近二百位是“改土归流”后产生的平民作家。显而易见,“土司制”政治环境下呈现出土司统治阶层垄断汉文诗文创作的局限。“改土归流”对云贵少数民族汉文诗文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彰显出其促进中华文学发展的意义。
  • 丛溆洋
  • 全文[ PDF 0.0 MB ] 2020.5(38):144-152  共有 495 人次浏览
  • 老舍小说中的北京民俗与历史——以《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为中心
  • [摘要]作为北京市民生活出色的表现者,老舍擅长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空间内铺展北京市民生活的人情世态,为了保持北京市民生活世界的自足性,历史事件和历史变迁往往被有意无意地推到模糊的背景位置上,其代表作《骆驼祥子》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然而老舍不可能完全回避20 世纪上半叶北京经历的剧烈的历史变动,他对民俗与历史之间关系的处理方式也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在写于20世纪30 年代后期的《我的一辈子》中,老舍开始尝试将历史事件纳入到小说的叙事结构中,到了写于40 年代的《四世同堂》中,历史的巨流开始冲破北京民俗文化的自足性,小说中的人物也摆脱了民俗文化标本的特征,成为了自主选择命运的主体。
  • 季剑青
  • 全文[ PDF 1242.0 MB ] 2015.1(1):144-152  共有 2687 人次浏览
  • 《受生宝卷》与早期西游故事的建构
  • [摘要]在早于百回本小说《西游记》的“西游宝卷”中,《受生宝卷》独具价值。该卷由《佛说受生经》衍化而来,对早期西游故事具有形态参照与路径参照的双重意义。以《受生宝卷》为代表的宗教科仪文本与百回本《西游记》存在互文关系,却又自成体系。它们可为西游故事的演化传播,以及《西游记》成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路径。
  • 胡 胜 金世玉
  • 全文[ PDF 0.0 MB ] 2022.3(40):145-153  共有 303 人次浏览
  • 石舒清短篇小说《清水里的刀子》的影像再叙述
  • [摘要]回族作家石舒清的短篇小说《清水里的刀子》,堪称宁夏当代短篇小说里程碑式的代表作。文章围绕文学到电影的场景摆渡,从重述故事的改编策略出发,解析电影与其原著在意义结构、价值表述等方面的转换与对话。探寻新时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和影像话语的跨界演绎模式,就特定领域的中国文化走出去展开相关讨论。
  • 杨一
  • 全文[ PDF 0.0 MB ] 2020.2(38):145-152  共有 590 人次浏览
  • 初唐时期北方骈体文风在岭南地区的接受
  • [摘要]初唐时期,岭南地区呈现出对北方骈体文风的接受状况。其接受主要通过两类主体进行:一是南迁的北方文人,二是岭南土著文人。这种接受表现出地理上的特征,写作地主要集中于交通干道上的重要节点。初唐岭南地区对北方骈体文风的接受有三个特征:一是岭南骈文与北方骈文交互影响,二是流寓岭南的北方文人作品有儒家教化色彩,三是作品多有佛教及道教色彩。关键词:
  • 莫道才
  • 全文[ PDF 0.0 MB ] 2021.1(39):145-153  共有 355 人次浏览
  • 大诗理念与中国少数民族诗歌的另一种可能——基于吉狄马加新世纪创作...
  • [摘要]吉狄马加创作的《我,雪豹……》《致马雅可夫斯基》《不朽者》和《大河》等四首长诗提供的是一种全新的大诗理念。它们建构起了一套民族志诗学话语,分别从诗学话语表述、诗人内在尺度以及诗歌表现形式三个层面突破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汉语新诗主流写作形成的局限,为新时代语境下中国少数民族诗歌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经验。
  • 刘启涛
  • 全文[ PDF 0.0 MB ] 2020.6(38):146-153  共有 461 人次浏览
  • 文化血脉中的“捣衣”精神———慕容鲜卑《阿干之歌》和渤海国《夜听...
  • [摘要]《阿干之歌》和《夜听捣衣诗》分别是不同时代的民族文学精品,两部作品的契合点是“捣衣”精神,即渴望和平、向往安宁,思念家乡、企盼回归,眷恋亲人、等待团圆,这样的精神一直流淌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之中。千百年来,各族文学家,通过他们的作品抒发着爱好和平、重视亲情、维护统一的情愫,多样性的文学又统一于同一性的文化血脉。
  • 李平,王云鹏
  • 全文[ PDF 1332.0 MB ] 2015.3(1):146-152  共有 1352 人次浏览
  • 蔓菁:汉藏交融的作物、传说与记忆
  • [摘要]蔓菁在西藏种植历史悠久,分布广泛,是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要蔬菜品种。在后弘期藏文文献记载和民间传说中,文成公主和亲吐蕃时将蔓菁籽从汉族地区带入西藏。至12世纪,人们将生活中常见且重要的蔓菁与其源自汉族地区的记忆融入文成公主入藏的传说中。随着汉藏交流的深入,由源源不断地传入西藏的汉族物质、工艺和知识构筑的文化,以文成公主传说为媒介,逐渐得到理解和接受。从此,人们心目中的文成公主逐渐从真实的历史人物演变为汉藏文化交流的符号,人们不断地塑造关于文成公主的历史记忆,以表达对汉族地区文化代表性符号———文成公主的认同与爱戴。这是从最基本的物质文化层面理解文化之间具体如何交叉融合的一个典型案例,同时对从文化交融角度理解汉藏文化的多样性和多来源结构也具有启发意义。
  • 阎翠
  • 全文[ PDF 0.0 MB ] 2023.2(41):148-155  共有 172 人次浏览
  • 作为“文章”的《儿女英雄传》——论八股文法对文康小说创作之影响
  • [摘要]文康秉持以“文章”为小说的创作理念,将八股文法用于《儿女英雄传》的创作。他围绕八股文题目“立意”来塑造人物,效仿八股文起承转合程式来安排小说“缘起首回”与“间架结构”,以八股技法建构故事情节并力避“合掌”之弊,借鉴八股文代言技巧来代小说人物立言并设置代言情境。这些创作方式使其小说文本留有诸多“文章”印记。
  • 陈才训
  • 全文[ PDF 0.0 MB ] 2021.3(39):148-154  共有 490 人次浏览
  • 《云中记》与阿来的文化认同
  • [摘要]阿来有深厚的民族情结,其创作蕴含着对藏族和藏文化当下处境的思考。民族性和现代性在他的小说中并不矛盾,学界抵抗性写作的判断忽略了他的现代认同。“五四”以来,“现代”藉科学话语,吞噬着传统伦理和民族信仰。阿来并不认为传统与现代相遇不相容,《尘埃落定》等早期作品多呈现现代的侵蚀,《云中记》则探索了民族文化与现代的相处之道。“阿巴返乡”是一场生命溯源和文化寻根,利用现代知识完成了祭祀安魂,实现了生命伦理与科学话语、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互渗。阿来的小说创作在立足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关注其与现代的融合,思考的是民族、国家经验的共享与开掘,突显出多元对话的文化姿态,为民族国家共同体的建构提供了新时代的创作启示和范式。
  • 王瑜 宋丽娟
  • 全文[ PDF 0.0 MB ] 2022.4(40):148-158  共有 259 人次浏览
  • 由“歌”入“学”:学术史视野下的董作宾歌谣研究
  • [摘要]作为对同母题歌谣进行系统整理与学术讨论的尝试,董作宾的《看见她》无疑是今天思考歌谣研究时难以绕开的起点。不论是歌谣母题比较范式的后继乏人,还是当代民间文艺学术格局中歌谣研究的相对暗淡,都在学术史定位与研究实践的错位中呼唤着对经典范式内在学术理路的反思。文章在现代歌谣运动的思想与学术互动的脉络中,探讨《看见她》的学理路径与方法得失。正是在为当下学界的歌谣研究提供镜鉴的意义上,这一交叠着传统学术与运动话语的学术形态,得以成为我们应当持续对话并发掘学术空间的“经典”。
  • 程梦稷
  • 全文[ PDF 0.0 MB ] 2021.6(39):148-157  共有 619 人次浏览
  • 清代西域“为东坡寿”诗事考
  • [摘要]自乾隆朝平定西域后,随着大量文人的到来,“为东坡寿”雅集也被引入西部边陲。在乾嘉时期的乌鲁木齐与伊犁地区,都出现过以“为东坡寿”为契机的赋诗纪念活动。道光年间,驻镇西域的满族官员与遣戍文人们更是以群体之力,将西域“为东坡寿”活动推向了高潮,为清代“寿苏诗”增添了新的篇章。清代西域“为东坡寿”诗事既是对伟大诗人苏轼的纪念和其精神的继承发扬,也代表了边塞各族士人的传统认同与文化建构的努力,同时还彰显出西域诗歌创作与内地文坛的关联,是清代西域诗人们精神风貌的实录。
  • 吴华峰
  • 全文[ PDF 0.0 MB ] 2020.1(38):149-158  共有 460 人次浏览
  • 郝苏民与新中国民间文艺:“在场者”的历史表述
  • [摘要]郝苏民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进入民间文艺研究领域,迄今六十余年持续关注多民族民间文艺, 尤其是西北少数民族民间文艺。他以“在场者”的身份阐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与高等院校民间文艺理念、研究旨趣的分野。正因他对两者的深刻理解与全面把握,促成了他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西北民族学院(今西北民族大学)所开始的民俗学、民间文学、社会学、人类学多学科融通建设历程。
  • 毛巧晖
  • 全文[ PDF 0.0 MB ] 2020.4(38):149-156  共有 398 人次浏览
  • 论万玛才旦小说的世界观念和艺术特征
  • [摘要]万玛才旦的小说世界虽不乏对藏族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艺术表现,但其间人 物常在传统与现代、神圣与世俗、虚幻与真实的复杂交织中展开他们的生命故事。所谓的现代 观念影响力虽无远弗届,但无法从根本上规训他们的精神及其所呈示之复杂景象。这些景象神 秘莫测,却并不能被简单地解作“镜中的虚像”,而是呈现出人物精神现象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及其之于普通人精神的巨大的影响力。万玛才旦的小说因此敞开了传统与现代交织、神圣与世 俗共在,以及虚幻与真实融通的复杂而又神秘的世界,而深具寓意和象征意味的形式和语言, 则成为其艺术特征生成的基本方式。
  • 马佳娜
  • 全文[ PDF 0.0 MB ] 2022.6(40):149-157  共有 186 人次浏览
  • 印度“木头人的故事”在蒙古地区的传播与影响
  • [摘要]“木头人的故事”为古印度经典作品之一,随着藏传佛教的北传,广泛传播于 蒙古地区。此经典有三种不同的故事集,分别为《阿尔扎波尔扎汗的故事》《三十二个木头人的 故事》与《伯格尔米基德汗的故事》。“木头人的故事”在蒙古地区的传播来源等问题一直未获确 解。据此经典诸多文本与相关文献,可推知“木人的故事”在蒙古地区的传播与印度有密切联 系。印度高僧巴哈曾向一世哲布尊丹巴口述《阿尔扎波尔扎汗的故事》,同时将梵文《三十二个 木头人的故事》译为蒙古文。而另一位印度高僧巴噶汗则在蒙古赛因诺颜部札萨克诺颜旨意下 重译了《三十二个木头人的故事》。由于两人翻译时间等差异,该故事两种译本有较大的出入。 此外,“木头人的故事”在典故、叙述模式等方面,对蒙古族文学影响很大。
  • 呼 和
  • 全文[ PDF 0.0 MB ] 2023.1(41):150-159  共有 235 人次浏览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